第(3/3)页 君昭翰此誓,不可谓不毒。 站在城墙下的百姓,无不欢呼雀跃。 “太好,再也不打仗了!” 有妇人连连抹泪,“我男人终于可以从边关回来了。” “我儿子说什么立业成家,说是国家不太平,就绝不成亲。现在,也终于可以回来传宗接代了。” …… 君昭翰也被城墙下的百姓感染了,激动地拍着御颜熠的肩膀,“阿熠,安澜的子民,也许会更加激动!” 君昭翰猜得不错,两国结盟的消息,传回安澜后,安澜举国同庆,接连十日敲锣打鼓,奔走呼号,生怕有人不知此事。 结盟事了,君昭翰却并未回去。 不过,安澜丞相及一众使臣,却欢欢喜喜地带着结盟文书,踏上了归国之途。 一为,向朝臣百姓宣布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。 二为,国不可一日无君,君昭翰逗留古御,他便要回去给君昭翰监国。 三为,在古御的两个月,古御的国策有许多可取之处,他也要和朝臣商议,如何借鉴套用古御的女子学堂、善堂、夜市等。 君昭翰逗留古御,自然也有自己的用意。 首先,便是希望带走宫君愉这件私事。 其次,便是和御颜熠商议榷场一事,打通两国商贸。 只不过,带走宫君愉一事,迟迟没有进展。 榷场一事,在商谈了一个月,保证了两国利益后,终于敲定下来。 公事处理圆满收尾,私事没有任何进展。 安澜那边,却日日催他启程归国,主持大局。 这一晚,君昭翰深夜约见御颜熠。 御颜熠等容清纾入睡后,才蹑手蹑脚地退出寝宫,拿着好几坛酒去行宫寻君昭翰。 “阿熠,明日,我便要动身回去,你当真不肯放君愉离开?” 御颜熠给君昭翰扔了一坛酒,“我承诺过姐夫,要替他抚养君愉。” “君愉去安澜,我会照顾好他。读书习武,五经六艺,我都会手把手教导。你和清纾还有两个孩子教养,未必还有余力顾及他。” 对于此事,御颜熠丝毫不打算退步,“昭翰,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。即便,我容清纾没有余力照顾君愉,还有锦黎。” “古御有许多同龄的孩子,和他相处,也能让他渐渐忘却过往的伤痛。若一旦到安澜,吃穿住行定不会受委屈,却没有那么多陪伴。” 其实,君昭翰也只是随口一提。 莫如深离开后,他便虚设后宫。 安澜上下,确实也没有合适且放心的人,能时刻照料宫君愉。 他留在古御,确实是最好的选择。 “阿熠,古御每逢暑日,便炎热不堪。安澜恰有避暑山庄。来年暑日,若有闲暇,可以带着清纾他们来避暑山庄避暑。” 御颜熠手中的酒坛,朝着君昭翰的碰了碰,“隆冬之时,昭翰也可来古御过冬。” “一言为定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