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也许是那一夜之后他就相通了,在观若面前又和从前在梁宫中一样很少开口。 像是在思考,在体验,若是文嘉皇后还活着,同他携手走到暮年,在他重病之时为他批阅奏章的生活。 观若是必须要知道行宫之外的事,他们也算是各取所需。 他们之间很少有对话,即便是有,往往也是不欢而散的,他们都吸取教训,不想给自己添堵。 观若只记得有一次,她和梁帝之间的对话。 那是最初的几日。 梁帝看着她神情认真,一本一本仔细翻阅着,而后又在她的册子上认真的记录着什么。 便道:“阿珩,你是想做武曌么?” 观若连头也没抬,“臣妾倒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武曌,只是陛下您,又如何能同高宗相提并论呢?” 其实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个不错的帝王。 继位之后勤于政事,任用良臣,在“贞观之治”之后又延续了“永徽之治”,于国于民,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亏欠。 只是他身后的那个女人最终走到了他身旁,于他并称“双圣”,最后又走到了他前面去,将政权握在手心,将王朝改换了姓名。 是她太过耀眼了。 被风流韵事和王朝改姓的大事影响在前,唐高宗的功勋,其实是被很多人低估,甚至忽略了。 在梁帝刚刚即位成为帝王的时候,他其实也不失为一个英明君主,至少比他的父亲要强,只是太好战了一些。 而后来他铲除了良臣,又在文嘉皇后薨逝之后沉溺享乐,自暴自弃,便再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了。 梁帝听罢观若的话,倒是也并没有生气,或是与她争辩,只是保持了沉默,也学会了再不开口。 观若在含元殿中,甚至又找回了一点当年她在萧翾书房里的快乐。 那时有萧翾指点她,而如今她沉思的时候,梁帝甚至也会帮着她理一理思路。他好像真的将她当作是发妻了。 他只是老了,没有心气了,并非是不明智。有时他的提点,也能令观若有醍醐灌顶之感。 这一个月之间,观若所得到的晏既的消息很少。 第(2/3)页